“阿門阿前一顆葡萄樹,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每當我唱起這首《蝸牛與黃鸝鳥》,就會想到我兒時的一件事,想起我曾經的朋友萍兒。
秋風唱著歌飛進我美麗的幼兒園,飛到一間教室。二十幾個小朋友在老師身邊圍坐了好幾圈。“朋友的英文是什么呀?”只聽老師尖尖的聲音傳來。“friends”萍兒奶聲奶氣地回答。老師給她一顆小紅星,那可是最高獎勵!萍兒接過小紅星,卻“啪”地貼在了我的額頭上,拉住我的手,大聲宣布:“我們是好朋友!”同學們羨慕的目光全投向了我,真是快樂極了!
認識萍兒是在一個柳絮飛揚的日子里。那天,老師正在教我們唱《蝸牛與黃鸝鳥》,那首歌真好聽!我從來沒聽過這么美的歌!它的旋律就像一條小溪,輕輕地在我心中流淌。我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認真地跟著老師學。我仿佛看見了一個個小音符排著隊跳著踢踏舞從我前面走過,一路上回蕩著最甜美的歌聲……這時,我聽到了一個格外清脆,格外活潑,格外悅耳的歌聲,原來是萍兒!她大大的眼睛撲閃撲閃,長長的睫毛一翹一翹,翹出了一臉的全神貫注。下課鈴一響,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萍兒的座位旁,興奮地直嚷嚷:“你唱的歌實在是太好聽了!”“是嗎?”平兒得意地笑了,“謝謝你,我非常喜歡這首歌。”“啊!我也是!”我們就像遇到了知音似的,你一言我一語談得十分投緣,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直到上課鈴響了好一會兒,老師才把又踢又尖叫的我拖回了座位。
一次,我和爸爸去爬南山,碰巧萍兒的爸爸也帶她來了。原本無精打彩的我一下子覺得渾身都是勁兒,和萍兒手拉手一直往前沖,把兩個大人遠遠地拋到了后頭。來到山頂,眺望著下面大大小小的樓房。清風替我們拭去了汗珠,每一株小草,一朵小花都仿佛在向我們點頭微笑。我們大聲唱起了《蝸牛與黃鸝鳥》,一遍又一遍。風兒使歌聲傳出了很遠,也將我們的友誼送到了很遠很遠。
一個學期過去了,老師又教了一首新歌,很好聽(當然沒有《蝸牛與黃鸝鳥》好!)。萍兒被她深深地迷住了,那陶醉的目光,陶醉的神情,明確無誤地告訴我:“這首歌是我最最喜歡的歌,比《蝸牛與黃鸝鳥》還要好聽。”于是,我和萍兒第一次發生了爭執,兩人吵得不可開交,就如沒有硝煙的戰爭。最后,萍兒一甩手,憤憤地叫道:“好吧!你我喜歡不同的歌,就別做朋友了!讓我們的友誼誕生在歌聲中,也毀于歌聲中吧!”我先是一愣,隨即用沙啞的嗓音唱起了歌,萍兒也唱了起來。我知道,這是我們最后一次一起唱《蝸牛與黃鸝鳥》,從此,我們各走各的路,分道揚鑣!
“阿樹阿上兩只黃鸝鳥,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還早得很哪,現在上來干什么……直到今天,我仍常常哼起這首歌,但卻再也不可能和萍兒一起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