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鞍山自然博物館參觀鞍山自然博物館國慶期間,我去了鞍山自然博物館。鞍山自然博物館以鞍山的史前文化、兩漢文化和明清文化為重點,再現了鞍山地區輝煌的歷史進程,展示出一幅幅豐富的歷史畫卷。
博物館劃分多個展廳,其中歷史陳列廳和岫巖玉展廳最為精彩。歷史陳列廳分為五個部分:原始蹤跡、文化曙光、漢郡牧歌、九邊史記和盛京官窯。在這里,我見到了新、舊石器時代的骨制品、石制品、小孤山遺址、青銅時代巨石文化、陶藝精華、黃瓦石窯……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海城析木石棚。石棚又稱姑嫂石,發現在海城析木鎮姑嫂村的東山崗。它由6塊花崗巖石筑成,其中頂部石板南北長6米,東西寬4。8——5。3米,厚度0。3米,重達數十噸,距今有3000多年的歷史。
據介紹,這座石棚是東夷人為祭祀和墓葬用的,是史上建筑的一大奇觀。在岫巖玉展廳,我了解了紅山文化,看到了許多精美的玉器,也見識到了世上最大的蛇紋玉。1996年6月18日,岫巖縣哈達瓦溝半山坡發出一陣歡呼——一塊高25米,直徑30米,體積約2。4萬立方米,重達60000噸的玉石出土了!它就是世界上迄今發現最大的玉——“巨石王”。我沿著先民的足跡,穿越了數萬年的時空,一幅幅精美的物品令我震撼和感動。
我為自己是一名鞍山市民而驕傲和自豪。我愛鞍山自然博物館!我愛歷史悠久的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