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我最近看中國詩詞大會的深刻體會。
我從九歲開始,每年都看中國詩詞大會,語文課本中的許多古詩詞都在看中國詩詞大會時被我早早地認識了。加之我極好的記憶力,古詩詞的原文、課本上的注解,多半老師還沒講就已經被我背得滾瓜爛熟了,以至于老師正式要求背誦時,我總是可以心安理得地跳過這項作業;即便明知道老師會檢查背誦,我也依然高枕無憂——誰讓我以前早就背熟了呢!每當老師檢查背誦,我總是把手舉得很高,總是希望老師能叫我,好在同學們面前表現一番,即便是在沒有提前看書的前提下——看中國詩詞大會時的積累以及超群的記憶力就是我驕傲的資本,而我背誦時的流利與迅速也證實了我有驕傲的資格——每當老師在檢查背誦之前提醒同學們準備的時候,我總是把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每當同學們一邊急急忙忙地看書一邊勸我也看看的時候,我依然怡然自得;每當老師在經過我身邊時,問我為什么不看書的時候,我總是胸有成竹地說上一句:“我早就會了!”;哪怕偶爾看看書,也只是心不在焉地瀏覽一遍而已。可即便如此“不用心”,當老師真正檢查我時,我總能輕而易舉地成為全班當中少數幾個背誦流利、迅速而又完全正確的同學之一,老師對我在這個方面的表揚更是數不勝數。在升入初中以后,老師更是在我舉手時經常對我說:“浦菁芮,老師知道你會背了,把機會留給別人吧。”。當時我并不知道“古詩詞”這簡單的三個字中包含著地理知識、時代背景、地方人文、心情、心態、意境等復雜的學問,以為古詩詞不過就是簡單的字詞、翻譯、理解、背誦而已。
可我最近才發現,原來古詩詞這座“廬山”竟是如此“仰之彌高”,其中的“山石”竟是如此“鉆之彌堅”。
看中國詩詞大會的時候,我很喜歡同步答題,可我真是 “不答不知道,答了嚇一跳”啊——每一場中國詩詞大會都有12道題目,場上的選手差不多都能答對,可我成績最差的時候只答對了2道,最好的時候也只是答對了5道而已。
聽著嘉賓老師的講解與主持人的評價,我這才發現古詩詞的“廬山真面目”竟然包羅萬象,這才發現自己的古詩詞知識面是多么狹窄,之前我總是以在背誦與翻譯方面的優秀自矜,現在想想,多么可笑!我可真是“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仰之彌高” 的古詩詞這座“廬山”面前,我在翻譯和背誦方面的一點點優秀又如何值得自負!
看來,想要登上古詩詞這座“廬山”,“知其一,”固然重要;“知其二”更加重要!
感謝這次觀看中國詩詞大會的經歷幫我走出了翻譯和背誦的優秀筑起的自負的高墻,更感謝這次經歷讓我看到了我古詩詞知識面的巨大缺口。愿有一日,我能做到“即使身在此山中,亦識廬山真面目”!